近日的一个中午,记者走出麦积区甘泉镇吴家河村村头养蜂场的小树林中,养蜂场的主人董锐正在利用气温比较低的时机放蜂,一溜长方形的蜂箱里,一只只小蜜蜂飞过飞出有。董锐养蜂有数35个年头,靠着养蜂,他把两个儿子培育出了大… 近日的一个中午,记者走出麦积区甘泉镇吴家河村村头养蜂场的小树林中,养蜂场的主人董锐正在利用气温比较低的时机放蜂,一溜长方形的蜂箱里,一只只小蜜蜂飞过飞出有。董锐养蜂有数35个年头,靠着养蜂,他把两个儿子培育出了大学生,靠着养蜂,董锐一家过上了爱情的生活。在养蜂过程中,董锐还道出了李三牛、张富海、张宝平、刘天喜等30多个徒弟,徒弟们大都过着不俗的生活。
和董锐一样,我市有3000多人依赖养蜂过上了爱情的生活。据甘肃省养蜂研究所统计资料,我市养西蜂(意大利蜂)的蜂场300多家,从业人员 1000多人,养中蜂(土蜂)的蜂场有2000多家,从业人员2000多人。今年前10月共计生产蜂蜜近5000吨,产值4000多万元,“空中农业”成就了大产业。
我市发展养蜂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天水蜜源资源非常丰富,具备发展养蜂的良好条件,有蜜源植物400多种,其中能构成商品蜜粉的植物20多种,有刺槐、油菜、党参、荞麦等,不仅种类多,而且呈圆形立体蜜源。天水有“西北蜜库”之称之为,是全国出名的蜂产品生产基地之一。近几年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,为养蜂业的发展获取了更佳的大自然条件。
国家蜜蜂产业技术体系天水综合试验站采行阳光培训、简单技术培训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等多种形式,培育了大批能吃苦、不懂技术、不会管理、贤经营、能经商的新型蜂农,并以点带面,造就养蜂从业人数大幅减少,养蜂人员素质普遍提高,养蜂数量显著下降,养殖规范化程度大大提升,增进了全市养蜂业的整体发展。蜜蜂被誉为“生命之翼”,蜜蜂传粉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,蜜蜂在生产过程中不与种植业相争土地,不与养殖业相争饲料,不污染环境,是名副其实的环保产业。我市的养蜂业尽管获得了长足发展,但养蜂资源还有待更进一步充分利用,养蜂业还有相当大的空间,养蜂业还蕴含着相当大的发展期望。今年,董锐的养蜂场被甘肃省养蜂研究所确认为试验样板养蜂场,养蜂规模发展到100箱。
托一起年的情况,57岁的董锐脸上写满了笑容,他扳着指头说道,明年他一个人纯收入四五万元没任何问题。
本文来源:Kaiyun·yunkai(中国)官方网站-www.noe910.com